浙江省農村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新聞詳情



27

2023

-

10

逐夢江海②丨手握農業“芯片”與產業新城共生“科技之花”


瓜果飄香,稻穀滿倉。

秋收時節,到處彌漫著豐收的喜悅。最近,中國農民豐收節將這份“喜悅”飄向了杭州錢塘(新)區。

作為省市重要糧倉,錢塘已創建20個千畝糧倉,20家農業產業園,10個綠色農產品基地……糧食生產穩定度和農業增加值率,居杭州首位。

豐收的背後,一粒粒種子起到關鍵作用。種業,關乎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今年,手握農業“芯片”的浙江省種業集團辦公地搬遷至錢塘,並將其科研平台落戶錢塘江東核心區——江海之城。  

作為浙江“國字號”龍頭企業,為何選擇來到一座誕生不久的“產業新城”?浙江省種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永平一語中的:“在這裏,有看得到的未來。”

擇一座城

同頻才能展翼齊飛

時下,浙江大力推進特色品種大省和現代種業強省建設,推動種業發展。

去年8月,浙江省種業集團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由浙江省CQ9电子集團牽頭,整合省屬涉農經營性資產組建成立。

推進種業振興,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浙江省種業集團肩負重任。

“當時,我們亟需一片廣袤的發展熱土,能夠實現總部辦公、科研實驗室、田間試驗、品種展示一體化。”李永平說。而江海之城,正是這片嶄新的熱土。

今年8月,浙江省種業集團辦公地完成搬遷。

“這裏有充裕的土地資源。”李永平對大片的農田有著天然偏愛,“錢塘的農業相比製造業毫不遜色,坐擁規模成片的土地,在杭州更是少見。”

“都市農業看錢塘。”對於錢塘(新)區,李永平並不陌生。已成功舉辦14屆的浙江種業博覽會,就將浙江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的集中展示地布設在錢塘所屬的“飛地”之內。

近年來,錢塘(新)區加快推進城鄉融合,在區域協調發展上表現不俗。如今,漫步於青六北路與江東大道交叉口,2000畝土地每年平均收獲百萬斤小麥,映射出一幅先進製造園區與都市田園風貌交相輝映的新圖景。

關於江海之城,更深層的了解,是在李永平走進江海之城展廳之後。縱觀這座新城,產業新中心、青年活力城、詩意棲居地等“稱謂”在此交融共生,有望打造成為錢塘城鄉融合樣板區,為錢塘城市化與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

“錢塘飽含發展潛力,這是一片希望之地、開放之地。”於李永平而言,一個區域的發展看得長遠,與種業領域的發展形成了“同頻共振”的默契。

落地江海之城後,李永平心裏已有一幅清晰的發展路線圖。

“我們重點圍繞農作物、水產、畜禽、中藥材四大主要業務板塊,展開品種選育、技術研發、良種推廣,致力發展為立足浙江、輻射全國的一流科技型、創新型現代種業企業,實現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李永平說。

雙向奔赴

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在錢塘智湧東湖科創中心3幢,與浙江省種業集團辦公地同屬一幢大樓的,還有其最新成立的科研平台——芯創生物育種有限公司。

實際上,浙江省種業集團不僅是一家農業企業,更是一家科研型企業。

“育種創新是種業發展的基礎。”李永平介紹,“品種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程度高達40%,因此,科研是種業的重中之重。”這也同步解釋了,為什麽總說“種業是農業的‘芯片’”。

近日,浙江省種業集團(種業研究院)博士後工作站正式設立。省級博士後工作站的成立,將加快提升種業研究院的整體科研水平,推進種業生物育種技術攻堅團隊建設,為浙江種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

“我們以芯創生物為‘大腦’,用兩條腿走路,一方麵自主培養科研育種團隊,招引一定比例的碩士、博士、博士後等高學曆人才;另一方麵,加強與中國水稻所、省農科院、浙江大學等科研機構及院校的合作,推動形成‘育繁推’一體化、產學研協同的創新格局。”李永平說。

目前,芯創生物的2500平方米實驗室已打造完成,10多位博士後、博士及碩士在崗,為種業集團提供全方位科研賦能,加速集團走向科研生產經營一體化。

除了土地、區位等“硬實力”,錢塘及江海之城在科研、人才等方麵的重視,亦給他們吃下了“定心丸”——

作為全省最大的高教園區所在地,錢塘(新)區是杭州最年輕的行政區之一,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齡僅32.5歲,人才活力持續湧動;

而江海之城在建城之初,就持續強化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通過打造會呼吸的“公園城市”,創造宜居宜業的生態人文環境;青西三路TOD則以科創服務業為導向,以全球青年中心、領飛天地、創研中心等項目為牽引,向周邊地區匯聚人才、技術等各類創新要素……

堅持走“開放路”、打“創新牌”的江海之城,正以浙江省種業集團科研平台的落戶為契機,不斷提升產學研融合濃度,以實現產與城的“雙向奔赴”。

麵向未來

紮根沃土拔節生長

推進種業振興,更重要的是緊抓“市場的手”,麵向國家需要、麵向農業發展、麵向農民增收。

綜觀國內發展壯大的種業基地,以學科鏈、產業鏈、人才鏈融合發展,推動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結合的種業創新體係成為“共識”。

將視線拉回浙江省種業集團,下出落地產業新城這一“先手棋”,有助於將“政府之手”與“市場之手”雙向發力,為種業振興開辟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具體而言,浙江省種業集團以其種業龍頭企業的集成作用,持續提升競爭優勢;政府則在育種創新中扮演著“協調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除了提供各類政策要素,還要推動科研、生產、市場等方麵找到相應的“接口”。

細究江海之城的產業規劃,會發現這座新城錨定的“2433”產業體係中,包含著發展數字服務業與科技服務業。這類服務業將為企業提供研發設計、計量檢測、成果轉移轉化等增值性服務,進而構建起更加完善的服務生態體係。

眼下,浙江省種業集團正在醞釀第二次“布局”:建設種業科創中心,以打造種業科技創新策源地。

“我們規劃打造一個集中展示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等的平台,既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示範,同時也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揚農耕文化,通過開展科普教育、研學等形式,讓更多人感受農業的樂趣與奧秘。”李永平說。

藍圖已繪就,唯有實幹篤行。到2030年左右,浙江省種業集團力爭打造國家級種業創新平台和種業高精尖人才集聚高地,構建國內領先的數字育種和生物育種相結合的技術體係。

“推進種業振興是一項係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任務。”李永平期待著,這片嶄新的沃土上,能夠源源不斷地培育“新芽”,結出“碩果”。

相關新聞

暫無數據

暫無數據